以影戏之名驳斥交战丨线下放映会·北京

2023-03-15 08:11 分类:名人娱乐测速官网 来源:admin

  3月初,新亚洲影志发起“#以电影之名,反对战争”的影像行动,中日韩以及越南四国共12位导演一周时间拍摄创作,以电影为媒介向战争说“不”。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12位导演在乌克兰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时同步创作,发出亚洲电影人的声音。今天已正式制作出了《以电影之名》的长片电影。

  如今,12部作品已经全部通过网络途径与大家见面,除却有距离感的观看模式,我们仍希望可以保留电影的特质,在特定空间内,透过银幕和大家有一次短暂的相聚。

  明日晚19:00,我们将在摄影笔举行一次简单的放映交流会,在北京的创作者将悉数到场,欢迎各位影迷到场参与。

  在比利时导演Nicolas Graux的影片置景时拍摄完成。影片受阿列克谢·加里波夫的诗《教育的目标》启发,以沉默视角叙述了一位士兵的死亡,家人的伤痛和政客的冷漠,以小见大地描绘了战争的非人与残酷。

  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学院2012年学员和2016年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成员,2017年第20届巴西圣保罗视频博览会主要艺术奖项的获奖者之一。最近制作出的一部纪录电影《树房子》是2017年唯一获得柏林电影节世界电影基金的亚洲电影项目,入选第72届洛迦诺电影节“当代影人”竞赛单元,2019年在南特三大洲、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进入主竞赛单元,并于纽约电影节和鹿特丹电影节等电影节展映。

  本片将电影史上著名的战争电影《战舰波将金号》(1925)中的“敖德萨阶梯”段落与2022年乌俄冲突的线世纪的“杂耍蒙太奇”来探讨历史的循环、文明的矛盾、及生命的绝境。

  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合作的实验影像专业,博士在读于比利时根特大学艺术学院表演与媒介研究中心。她的创作跨越电影/影像、行为/表演、声音/音乐、装置、网络等媒介;表现主题聚焦于异化空间、社会介入与神秘主义。

  本片通过三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历了日军空袭重庆的幸存者无声的控诉,反思战争对于无辜百姓造成的伤害。作为普通人的他们,根本无法在历史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讲述自己的苦难。

  出生于日本爱知县,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系。在日本电视台工作期间,他以独立导演的身份进行着创作。他2013年的处女作《坏孩子》受到日本独立电影界的广泛好评。2016年《她的母亲》令他受到世界的关注,先后入选韩国釜山电影节和法国维苏尔亚洲电影节等国际知名影展。2019年他制作完成个人首部纪录片《新宿老虎》。同年,他的新剧情片项目《宽恕》入选香港HAF电影创投会。

  电影作品曾入围FIRST影展、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等电影节,并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展映。

  我在我的手机上,观看来自遥远国家的战争消息。我的手指一直往前滑动,翻看动态消息下面的评论,一直滑到战争爆发那天。街上,我的朋友们在参加各种反战集会。

  曾在韩国电影大师林权泽剧组的导演部门工作多年,之后在韩国国家电影研究中心和韩国民族新闻电影制片厂开始拍摄纪录片。在为电视台制作一些叙述类的电视纪录片后,于2011年开始制作独立纪录电影。她独立制作的电影包括《贞淑和我》《无情国度》《读诗时间》。

  美丽的女伶在一个美好温暖的庭院前弹奏、歌唱约翰列侬的Imagine(想象),而随着时间我们发现,这一切美好的图景只是她在战火中的美好想象。

  以烈士母亲乌青文对战中失去的儿子郭正高的思念,无声地控诉了战争的残酷,它带走众多鲜活的生命,却留下一座座冰冷的墓碑,没有温度。以老人与当下乌克兰发生的战争为对视,三次闪回于乌克兰的战场,穿越于废墟之中,让我们所看到,无论战争发生在哪里,都毫无差别地留给世人无尽的伤悲与更多的无家可归。片中穿插着佛教人士在缅北野人山为牺牲的远征军战士的祷告,用以祈祷我们远离战争,远离杀戮。

  喜欢电影,热爱记录。主要口述采访者包括:抗战老兵,八千湘女上天山亲历者。

  影片最初的场景中,故事里的人物进入一个孩童的梦,试图通过寻找梦境中陌生且熟悉的记忆影像,回到童年。

  影片以导演私人化的记忆出发,静态影像来自导演回到童年生活的村庄拍摄的图像和旧时胶片,透过梦境中记忆与当下互相渗透,从而探索“人”在心理层面如何处理创伤。

  出生于海南岛,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将就读于爱丁堡大学电影导演MA;导演作品有 《帝豪旱冰场》,《山林回响》等。作品常关注在社会化过程中失落的人群,游走在动物与“人”之间的儿童,去探讨“人”的处境。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爆发后,我几经周折联系到生活在北京的Mark。他在俄罗斯出生,父亲是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随着战事升级,Mark的家乡也受到轰炸,导致他的亲人成为难民流落他乡,我的神经也随他同频震动,感受到战争的伤害。他也将离开中国但并不知去向何方。

  她的创作多围绕女性、家庭、多元性别和区域政治等议题。摄影作品在New Yorker和WashingtonPost等杂志发表,在法国、芬兰、日本等摄影节展出。作品入选2020年ParisPhoto展览,获2020德国Lumix青年纪实摄影奖, 和国际摄影奖IPA特写组银奖。

  挪威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城市化问题博士候选人。作品涉及:装置,影像,小说等。关注全球与地方的交流和置换,跨学科转译,以及研究行为支撑的艺术表达。

  至此所有的12部作品已经收获了接近四万次的观看,我们通过此举把我们的声音传播给了更多的人,其中包括很多支持反战的,当然也有很多是支持俄罗斯发动战争的。

  电影发出声音的重要性不是要改变任何,而是引发思考,因为电影是自由的、不确定的、可以被多重解读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提供了12份可以被解读的样本。

  本片的创作始于新亚洲影志发起的“以电影之名,反对战争”的行动。在任何情况下,新亚洲影志和电影作者将不会对本片进行商业化处理。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新亚洲影志社交媒体账号。